李弘斌/專題報導

二○○六年,大聯盟在棒球即將被踢出奧運會、有邊緣化之虞的情況下,舉辦了首屆的世界棒球經典大賽,希望打造出媲美世界盃足球賽的盛會,向世人展現棒球的魅力和價值。今年第二屆舉辦在即,經典賽與世足賽的球迷板塊有出現位移嗎?


事實上,從兩項賽事的舉辦時間、賽制、比賽地點、球員國籍限制,與球團態度及球星參與程度等指標來比較,經典賽要像世足賽那樣的風靡全球,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

球季季前舉辦 經典賽限制多


為了不影響大聯盟的賽季,每四年一度的經典賽被安排在三月進行,成為決定比賽精采程度的關鍵因素。此時正值季前調整期,球員根本還沒調整到比賽狀況,不敢全力表現,更別提大聯盟為了避免球員受傷,還訂定了如用球限制等條款。


保護球員無可厚非,但大聯盟球員畢竟已是成年人,有自我保護的觀念,而第一階段的限制又實在太過瑣碎而嚴苛。球員無法放手發揮,當然不能保證有精采好看的比賽。


相較之下,同樣四年一度的世足賽早已固定在六月開踢,時間相當於歐洲各職業聯賽結束後一個月,各國家隊有充裕的時間集訓備戰。當然,球員經過一整季的征戰不免有傷,也可能因而產生遺珠,但至少球員均處於比賽狀況內,教練團也能清楚掌握,全力爭取佳績。


球星等級最高 本質像邀請賽


經典賽目前仍採十六隊角逐,先分四區進行第一階段預賽,再進行複賽與決賽的賽制。然而,十六隊如何產生?卻沒有一個客觀的選擇依據和標準,使得被定位為最高等級的國際正式賽事,本質上卻是項「邀請賽」,形成極大矛盾。


世足賽則已固定為卅二隊角逐最後會內賽的規模,至於卅二強除地主外如何決定?國際足總轄下的六大地區(歐洲、南美洲、中北美暨加勒比海地區、非洲、亞洲與大洋洲)依足球實力強弱,而有不同的席次,資格賽則交由各洲足聯辦理。


透過資格賽決定最後的卅二強,足總轄下的二○七個會員國或地區,僅有極少數因資金等問題無法參與資格賽,可以確保最後出線隊伍的品質。此外,與職業賽交叉進行的世界盃資格賽,往往時間一拉就是一年之久,早在世足賽開踢之前,就能炒熱國與國的足球對抗氣氛。


【MLB】球團本位主義 球星裹足不前

李弘斌/專題報導

參賽球員的等級如何,往往決定了比賽的號召力高低。而經典賽是大聯盟唯一允許其頂尖球星參加的比賽,原本應該就是最大賣點。然而,在各球團始終無法拋開本位主義的情況下,實際情況卻事與願違。


球團始終不能放手讓球員打經典賽,歸根究底還是緊接而後的大聯盟季賽,才是他們花大錢聘請球員的目的。球團是球員為其資產,而球員在目前經典賽還無法創造可觀商業利益的情況下,參賽與否也多取決於球團態度。


然而,同樣是花大錢請球員,職業足球隊難道沒有同樣的考量?答案當然是有的,不過世足賽創造的商機太過龐大,根據統計,○六年德國世足賽共有三六○億多的觀賞人次,為雅典奧運廿八項運動的十餘倍。贊助廠商需要旗下球星參賽,別忘了,他們付的廣告代言費有時還高過球員本薪,球團不能擋人財路。


世足賽也是很多球星更上層樓的舞台,為傷所困的巴西羅納度,在○二年世足賽浴火重生穿上金靴,一回頭就以高薪加盟皇家馬德里。大牌如胖羅尚且如此,更別說許多名氣不夠的球員,是如何把世足賽當做躍入豪門的跳板。


受傷及養傷,是很多球團或球員不打經典賽的理由。然而,在○二年世足賽前,動完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的義大利傳奇球星巴吉歐,竟在開完刀後七十六天重返賽場,創下這類手術最快復出的世界紀錄,只盼能趕上世足賽。在棒球和經典賽,人們還看不到這種壯士斷腕的激情和決心。


棒、足發展的軌跡不同,歐洲的職足聯盟頭角崢嶸,並無獨大的市場,如世足等國際賽則成為球星提升知名度與身價的舞台。足球因為這些賽事而更國際化,成為全球最主流的單項運動,職業賽也因而有了更多元的人才來源,彼此拉抬互蒙其利,原有的衝突也得以克服。


反之,棒球則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發展成為「托辣斯」,各球團著眼於既有的市場及利益,不需國際賽也能生存,不肯踏出大步開創新局,經典賽也淪為有名無實的熱身秀。


然而,在棒球被踢出奧運會之後,其他國家可能失去發展誘因,對美國棒球的長期發展仍是利空。大聯盟球團若能體會這點,敞開心胸來經營國際賽,世界棒球經典大賽才有可能真的「經典」,成為讓棒球風靡全世界的媒介。


【MLB】美老大心態 秀味多過競賽

李弘斌/專題報導

經典賽沒有資格賽能讓其他國家參與,而是把第一階段的預賽安排在美國以外的國家,今年就是由日本的東京、墨西哥的墨西哥城、加拿大的多倫多與波多黎各的聖胡安等城市承辦預賽。


然而,第二階段的複賽與第三階段的決賽,卻都安排在美國本土進行,老美在經典賽擁有絕對的主場優勢,即使他們不幸沒有打入複賽,還是東道主,其他國家則無緣直接感受經典賽的最後高潮,參與程度受限。相當程度來說,這也呈現出美國棒球的老大心態。


世足賽的東道主由各國申辦,足總會員大會決定最後結果,競爭一直都很激烈。主場優勢還在其次,因為主辦這項國際賽事,不但可以提升各城市的國際能見度,吸引大量的觀光客,足總還會補助經費來修繕比賽場地。巴西要辦二○一四年的世足賽,就是希望用翻修球場來帶動城市更新。


既然是國際賽,基本前提就是球員必須擁有該國國籍,才能代表出賽。而第二屆經典賽的話題之一,竟是上回代表美國出征的羅瑞格茲,這次將改披多明尼加戰袍。如此雖然創造議題,「秀」味十足,卻有讓人有將國際賽當成兒戲的感覺,讓國際賽的真正魅力打了折扣。


國與國之間的恩怨情仇,改以運動場上的競爭呈現,是任何職業賽都無法創造的魅力。阿根廷「戰神」馬拉度納在一九八六年的世足賽上,以「上帝之手」偷走了對英格蘭的勝利,讓英國人啞巴吃黃蓮,討回在福克蘭戰役所吃的悶虧,才讓阿根廷人一直津津樂道。


經典賽為了提升比賽的競爭力與參與度,在資格的規定上相對較鬆,讓一些美籍球員可以代表父母、甚至祖父母的國家出賽,提升各國「卡司」。殊不知世足賽之所以成為全球最矚目的體壇嘉年華會,也是建立於嚴謹的資格基礎上。雖然各國國籍法的鬆緊不一,足總卻有簡單明瞭的資格規定:球員即使擁有多國護照,但只要代表其中一支成年國家隊出賽,就不能再效力其他國家。類似羅瑞格茲在經典賽「腳踏兩條船」的狀況,在足壇絕對不會發生。


【2009/1/28 中時電子報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t31s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