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時健康 楊格非/台北報導】

經濟不好,連學生也感受到這股全球性的不景氣,還在校園就開始憂鬱!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,國內約有30萬名大學生「很鬱卒」,主要壓力來源是煩惱經濟問題,擔心家長失業,未來自己找不到工作,賺不到錢。

董氏基金會在今年五到六月間,針對全台57所大學、5千6百多名男女大學生,進行主觀壓力源與憂鬱情緒相關調查結果發現,有22.2%大學生明顯憂鬱情緒,推估約有30萬名大學生,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有憂鬱傾向。

憂鬱壓力來源的前五名分別是「未來生涯發展」、「自己的經濟狀況」、「課業、考試成績不佳」、「身材外貌」及「擔心家中經濟狀況、債務問題」。

對於全球不景氣,大學生也感同身受,七成受訪大學生的學費是由家長提供,八成受訪者的生活費必須依賴家裡,大人們經濟壓力沈重,在2005年相同調查報告中,只有一成五大學生認為錢不夠用是壓力所在,但到了今年卻增加到三成五。

調查發現,煩惱來很悶的時候,有八成大學生是「自己想辦法處理」,找校外朋友訴苦的比例多於大學班上同學,找父親的比率相當低,甚至比找網友傾訴的比率還要少,值得父親們檢討。

萬芳醫院精神科主任陳永興表示,許多大學生因為不習慣輕易向人吐露心事,真正會就醫或是尋求專業諮商與輔導機構者相當少,其實可以在網路上多建置相關輔導管道,因為網路有私密性,大學生使用機會較高。

此外,調查也發現,在異鄉求學的大學生,住校生比起外宿包括租屋或是住親戚家等大學生,情緒來的憂鬱,可能與大一新鮮人面對全心環境,需要適應有關。

至於憂鬱大學生們是如何宣洩壓力呢?調查發現,只要覺得壓力沈重、心情鬱悶時,最常的抒壓方式分別為「上網」、「休息或睡覺」和「網路--即時通訊軟體」。

由於網路已成為大學生抒解憂鬱情緒的重要方式,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提醒家長,要是發現小孩子經常上網,或許可以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,因為孩子可能很憂鬱,透過自己習慣的方法尋求協助。

【2008/10/07 中時電子報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t31s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