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〔記者吳清正/新竹報導〕今年米迪亞暴龍和中信鯨相繼解散,台灣的職棒球隊又回到開打之初的4隊規模,但是因為環境的變遷,如今的職棒大門比以往更窄了。


雖然同樣是4隊,職棒元年不是球員擔心擠不進職棒,反而是球團憂心找不到球員,甚至有不少乙組球員一躍成為職棒選手。


職棒開打的1990年代初期,基層棒球運動的規模遠不如現在,高中只有美和、華興和榮工等3隊是真正訓練有素的球隊,大學也只有文化、輔大和北體等隊,每年能提供職棒選秀的少之又少。


例如1992年的第一次職棒新人選秀,除了從日本巨人隊返國的呂明賜,只有4位真正的新人參加,不過,因為這些新人實力不符要求,結果一個也沒被選上,之後幾年的選秀會也大多冷冷清清。


做為棒球運動火車頭的職棒經過早期的發展,一度到達兩聯盟最多11隊,也帶動了基層棒球運動,目前第一級的高中球隊至少有10隊以上,頂尖的大學球隊也有8、9隊,逐漸轉變成供過於求的現象,最近幾年職棒代訓的替代役球員考試就已經搶破頭,如今球隊又減少,年輕球員想要躋身職棒更不容易,是否影響家長和小朋友投入棒球運動的意願,值得觀察。


【2008/12/28 自由時報】


【CPBL】供過於求 出現最大失業潮 職棒窄門擠破頭

〔記者黃照敦/特稿〕台灣職棒今年因龍鯨兩隊解散,爆出歷年來最大失業潮,連同教練、球員和行政人員在內,已有138人失頭路,有人諷刺地形容,這是職棒19年來,「裁員滾滾」的一年。


另一方面,即將進行的特別選秀、替代役和新人選秀共有102人報名,由於4隊球團緊縮預算,也未有妥善二軍計畫,能夠在選秀會上脫穎而出被青睞的球員,估計僅3成,更何況後續勢必產生另一波排擠效應,更多職棒球員年終失業。


台灣職棒明年邁入第20年,規模卻回到元年的4隊,現今環境大變,基層球隊和球員都比過去倍數增加,加上中職確定開放役男、青棒球員加盟,「旅外鮭魚」也開始回流,將使得未來能打中職的機會變少,門檻提高,在需求有限的現勢,能躍上職棒枝頭者將只是少數。


未來幾年,若大環境未改善,「職棒窄門」現象將越發明顯,棒球失業潮會更加嚴重。加上職棒球隊二軍制度搖擺不定,有些懷抱職棒夢想的年輕球員,甚至已被迫接受「無簽約金、低底薪」,只求先進職棒隊卡位。


前台灣隊總教練林華韋說:「以目前大環境來看,職棒團隊總薪資上限不會改變太大,但薪資結構可適度調整,不能像公務員領固定薪水一樣,如此可以鼓勵球員精益求精,我肯定獅隊調薪的作法。」


可以想見,台灣職棒的發展勢將更兩極化,頂尖球員薪水大幅增加,但門外排隊的球員擠破頭卻苦無舞台,這種職棒「M」型化的走勢,未來幾年將更加明顯。


【2008/12/28 聯合新聞網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t31s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